近年來,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已經(jīng)成為政府轉變職能、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為提高社會工作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推動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發(fā)展,社會工作服務評估的研究需要不斷深入,使評估作真正發(fā)揮以評促進的作用。在眾多社會工作評估類型中,CIPP評估模型無論在評估過程還是評估思想上都與社會工作具有極高的契合度,因而將其運用到社會工作評估中對于科學客觀評估社會工作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一、CIPP評估模型的源起及內容
CIPP評估模型是由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比姆(Stufflebeam)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為反對目標評價模型而久經(jīng)研究提出的。斯塔佛爾比姆認為評估是獲得并提供描述性信息和判斷的過程,這其中需要了解服務對象需求、研究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并考察方案執(zhí)行效果,以對服務作出評價,促進對服務對象需求的滿足。
CIPP評估模型是一種決策導向型的評估模型,斯塔佛爾比姆認為評估分為背景評估(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估(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估(process evaluation)及成果評估(product evaluation)四個部分,“CIPP”是由這4組英文詞組的首字母簡寫構成。該模式經(jīng)過不斷改進,已經(jīng)形成了成熟的評估模式,在社會工作項目評估中被廣泛應用,下面逐一對各評估模型進行具體介紹。
背景評估,是評估特定服務對象的需求,發(fā)現(xiàn)被評估對象存在的問題、需要和資源。背景評估重點在:調查服務方案中涉及的各種背景信息;評估服務對象的需求;預估服務過程中將會面臨的困難;評估服務對象的正式、非正式資源。背景評估的作用在于評價服務方案與預期產(chǎn)生的效果之間的差別。
輸入評估,是對項目制定的服務方案進行評估,以評價服務方案的目標是否符合項目服務對象的需求,項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等。輸入評估的重點是:判斷方案所采用的計劃實現(xiàn)目標的可能性;判斷與其他方案相比其優(yōu)點;既定方案的科學性;工作人員以及其他資源安排的合理性;預算資金使用的合理性。輸入評估實際上是對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行的一種評估。
過程評估,是對被評估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評估,對照服務方案檢查服務內容是否按照服務目標和計劃執(zhí)行,是對服務方案實施過程的監(jiān)督、記錄和反饋。評估重點包括:方案執(zhí)行情況;方案執(zhí)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就問題對方案進行及時調整;訪問方案執(zhí)行相關人員及他們的意見建議。過程評估是為了監(jiān)測項目的執(zhí)行過程并為項目執(zhí)行者做決策時提供信息。
成果評估,是對服務產(chǎn)出進行評估,測量其目標達成度、服務對象的滿意度以及項目效益。斯塔佛爾比姆又將成果評估分為了四個小的方面:影響評估、成效評估、可持續(xù)性評估、可推廣性評估。一是影響評估,即服務對象滿意度的評估。二是成效評估,即對方案執(zhí)行成效進行的評估。三是可持續(xù)性評價,即服務方案有無持續(xù)實施的必要。四是可推廣性評價,即方案推廣到類似服務方案中的程度。
二、CIPP評估模型與社會工作服務的契合性
社會工作項目的服務過程與CIPP模式的評估程序具有一定的契合性,都體現(xiàn)了需求評估的重要作用,且都涵蓋了“輸入”、“過程”與“結果”這一服務過程。具體而言,CIPP模式中的背景評估和輸入評估能夠與社會工作務前期工作相對應,強調對項目需求情況的掌握,以及強調在服務方案實施之前評估服務對象現(xiàn)有資源和服務提供者實施項目的可行性,這與社會工作的需求評估相匹配。而CIPP模式中的過程評估與成果評估,也正好與社會工作評估中最經(jīng)常用到的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相對應。CIPP評估模式和社會工作服務評估在程序上能夠相對應,因而將CIPP模式的評估過程、方法嵌入到社會工作評估過程中是可行的。
三、CIPP評估模型在社會工作服務評估中的運用
CIPP 評估模型在用于社會工作服務評估中要結合社會工作的專業(yè)特性,建立適當?shù)脑u估指標體系,CIPP評估模型在社會工作服務中細化指標劃分如下:
背景評估:界定服務機構/服務背景;確定服務對象;評估服務對象需求;明確服務實施地的資源;服務對象的困難及需要。
輸入評估:對項目方案進行評價,界定項目的服務對象目標、人員配置以及項目預算、方案設計、時間安排;項目方案與其他同類方案相比優(yōu)缺點分析。
過程評估:監(jiān)督、記錄、評估并報告項目計劃的實施情況;監(jiān)測項目的執(zhí)行過程,為項目執(zhí)行者做決策提供信息;項目資料歸檔,以利后續(xù)分析和判斷。
成果評估:活動完成情況、項目目標完成情況、項目成效;總結項目執(zhí)行的意義。
四、CIPP評估模型的應用建議
CIPP評估模型是決策導向型的評估模式,旨在為決策者作出決策提供參考,且該評估模型包括了背景、輸入、過程和成果評估四個方面,所以,在應用該評估模型時需要從背景評估入手,動態(tài)的對項目進行評估,及時改進項目的不足,保證項目服務質量。不同評估類型之間存在一定時序影響,若錯過關鍵節(jié)點,不但影響本階段的評估類型,也將對后續(xù)階段的評估類型造成一定的影響。
CIPP評估模型可能會為決策者政治上的便利提供虛假的偽證,使評估工作違背科學客觀原則,因此要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強調評估者的價值中立與客觀性。
(曹煒 扈顯嶺)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